藏文大宝伏藏古文献全文检索数据库

《大宝伏藏》文集是藏族历史和藏传佛教史上著名的文献典籍,是十九世纪中叶藏族著名佛学家和学者贡珠云丹•嘉措于1867年在蒋扬钦哲旺布的倡导下,亲自主持搜集、编辑、整理和编辑历代伏藏,将公元11-19世纪从桑杰喇嘛到德庆林巴间历代出现的200多位著名伏藏师的伏藏文献编纂成为大型文集并刻印问世,共63函/册。编纂者工珠•云丹嘉措一生包括佛学、医学、历史、文学等著作共有100多部。

《大宝伏藏》虽以佛法、密宗教法内容为主,但却含有大量的历史、传记、文学、医学、天文、厉算,以及藏族传统工艺、建筑、堪舆、地理、阴阳历法、炼金术、占卜等,其内容可谓包罗万象,对藏传佛教历史文化包含着深远的意义,其研究价值和意义不言而喻。

中国社科院院重大重新工程项目“古藏文文献整理研究”课题的研究以古藏文伏藏文献为主,总体思路及任务为藏文伏藏文献的搜集、整理、出版和研究工作。具体内容包括:古藏文伏藏文献《大宝伏藏文集》整理和编辑出版;编译《大宝伏藏文集目录及题跋》、建设伏藏文献数据库;藏汉双语古藏文文献目录等。

《大宝伏藏》文集(藏文)共63册,约1300万字;《大宝伏藏文集目录及题跋》约25万字,目录题跋包括文献的作者、发掘者、发掘年代、发掘地点、整理、编辑、校订、抄录者等内容。

“伏藏”著作主要在西藏分裂时期(9~13世纪)流行,在各类伏藏著作中,保留了不少吐蕃时代的史实,这些伏藏师生活的时间与吐蕃时代相距不远,在一定程度上契合西藏吐蕃时期的历史。伏藏文献中的历史、传记著作,记录了当时历史时期中伏藏师身边发生的真实故事和事件,真实记录了当时社会的历史,具有很高的可信度,从敦煌文献中也可以印证当时社会的很多历史史实,这些文献反映了一定的真实性与可靠性,对于我们研究这段时期的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。古藏文文献一部著作既是历史著述,又是文学作品,还阐释了宗教的哲学观点,形成文史哲合一的风格。敦煌史料、吐蕃的碑文、伏藏文献等都具有这一特点。这种风格最终形成藏族史学与众不同的特点。

《大宝伏藏》文集以及“伏藏五大藏”是藏族历史上继藏文《大藏经》后,藏族学者集合的卷帙最多、内容最丰富和最重要的文献丛书,反映了藏族社会、历史、文化的诸多方面,是藏传佛教和藏族传统文化集大成的经典文献。除了已经整理编纂出来的大型文集和各类著作外,尚有数量众多的遍布在雪域高原,散落在民间的伏藏文献,其数量也是很惊人的。

本研究项目这次整理采用的是63函的楚布寺版《大宝伏藏文集》。藏文《大宝伏藏》文集另外还有:1,八邦寺版61函,19世纪刻印;2,楚布寺版,20世纪初在西藏楚布寺依八邦寺版重刻增至63函;3,上世纪80年代在德格寺重刻增加到70函;4,不丹廷布版(1976-1980),由顶果钦哲编制,共70函;5,雪谦寺版(2016),71函文字、1函图。

《大宝伏藏》全文检索数据库,由民族语言文化行为实验室设计和开发,东主才让提供基础数据,龙从军负责数据库设计、数据二次加工和数据入库,刘汇丹负责网页前后端系统开发。

 

任务正在执行,请耐心等待……

操作执行成功。

操作执行失败,请联系系统管理员。

数据已变更,请点击按钮刷新页面。

确定